本科生招生
研究生教育
首页 > 重要信息 > 正文
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介绍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1  时间:2016-11-24 20:46  字体:

欢迎土木工程、水利工程、桥梁工程、给水排水工程、环境工程、土木工程建造与管理等相关专业同学报考!


学院简介

浙江科技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

学校主校区坐落于素有人间天堂美誉的历史文化名城——杭州,土地面积1690亩,依山傍水、风景秀丽,被誉为杭州最美丽的大学。1980年浙江大学创办,在27年中德合作办学历史中成长,作为教育部确定的中德合作培养高等应用型人才的试点高校,和23所德国高校紧密合作。学校拥有13个学院,以工科为主,现有在校生16000余名,其中留学生1000余名,教师1200余名。学校传承浙大“求是”学风,借鉴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办学经验,发展迅速。

建工学院设有土木工程、给水排水工程、建筑学、城市规划、工程造价等五个本科专业,基本覆盖了国家基本建设领域。土木工程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和浙江省重点专业建设点,给排水专业为校重点建设专业。岩土工程是浙江省重点学科(A类),土木工程一级学科为硕士点授权学科建设点。建筑工程实验中心为省级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

目前,建工学院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1900余人,教师80余人,其中教授14名,副教授22名,博士27名。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浙江省151人才9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3人,浙江省教坛新秀1人。

 

学院文化

建工学院的文化核心理念是“建筑人生”,她源于建工专业的特色及建筑行业特有行业精神。 “筑基 - 笃行 - 励志 - 建业”是“建筑人生”的四个核心基点,拓展来说,其内涵为:

“筑基”---彰显的是为人、为学的基础,用行业的态度来对待为人之基、为学之基,从点滴起步,从根基着手。

“笃行”---彰显的是为学的深入阶段,在学有所得的基础上,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目前学校人才培养的定位是培养具有国际化背景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知行合一”。

“励志”---彰显的是教育的一种方式、一种理念。励志体现的是建工学子自身力求上进的信心,也有身边榜样的激励和行业之星砥砺的奋发。

“建业”---彰显的是大学的结点和事业的起点。

建筑人生以“筑基”为源,以“笃行”为引,以“励志”为导,以“建业”为果,同时对应搭建四个平台,即学业创优平台;实训应用平台;励志文化平台;创新创业平台,从而唱响有建工特色的学院文化旋律,在特色文化的发展和前行中引领广大学子的建筑人生之路。

一言以蔽之,即:筑基笃行规划行业人生,励志建业激励成才。

 

学科建设

学院覆盖土木工程、建筑学、城乡规划学三个一级学科,其中土木工程一级学科为硕士点授权建设学科,岩土工程二级学科为浙江省重点学科(A类)。设有中德绿色建筑研究所、岩土工程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形成了现役健康监测、城市轨道交通、废固废水处理、绿色节能设计和小城镇规划设计等方向的科研团队,与政府、企业广泛开展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培训服务,成果显著。

近年来,学院承担了多项纵向科研项目,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19项,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11项,其他31项;发表论文576篇,其中署名第一作者被三大检索收录为:SCIEI-JA收录50余篇;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8项,其中浙江省第十二届青年科技奖1项,教育部高校科研成果奖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教育部高校科研成果奖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项,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排名第二)。近五年完成科研经费约3800万元,并呈逐年增长趋势。

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

学校坚定不移地走特色办学之路,借鉴德国应用科学大学(FH)办学经验,结合中国国情,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素养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近年来,学院的对外合作与交流日趋活跃,层次和水平不断提高,先后与德国、日本、美国、法国、比利时等高校开展了教学与科研的交流与合作。目前正式签订合作协议的学校有德国纽伦堡应用科学大学、德国科堡应用科学大学、德国奥登堡应用科学大学、德国吕贝克应用科学大学等10余所高校。双方每年均互派教师和学生交流学习,近些年来,学院年均派出20-30名学生到上述合作院校留学,已接受50余名德方留学生到学院学习、实习和短期修学。学院国际留学生规模达100名左右。

 

师资团队承担社会学术工作

师资团队承担的社会学术工作有:浙江省建筑业协会地下工程分会常务理事,杭州市结构与地基处理学会理事,浙江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浙江省土木建筑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委员会委员;浙江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副理事长;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土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土木建筑学会工程测试分析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测试委员会委员、中国力学学会及浙江省土木建筑学会会员;浙江省风景园林专家咨询小组成员;中国海洋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发现杂志副理事长,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港口工程学会塑料排水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发明协会会员,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会员,中国建筑工程学会会员,中国爆破工程协会会员。中国力学学会会员浙江省建筑学会会员,浙江省建筑行业协会地下工程分会会员;

 

浙江科技学院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0814

我院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含岩土工程、结构工程、市政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土木工程建造与管理5个二级学科方向。

081400 土木工程(一级学科)

土木工程学位点的支撑学科为浙江省十二五重点学科——土木工程。学位点拥有一支由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为主的教师队伍,学术队伍年龄、职称和学历结构层次合理,教学、科研与实践经验丰富;现有教授14名,副教授22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7名。学位点在结构健康监测、工程水力学、水污染控制、隧道围岩稳定与支护、近海软土特性与地基处理等领域具有较明显优势,并已取得一系列成果。近5年来承担了省部级以上科技项目2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6部,发表三大索引收录科技论文60余篇,获得发明专利授权10余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10余项,年均科研经费超过700万元。学位点先后与德国、日本、法国、比利时等国外多所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部分研究生将有机会派赴合作学校参加学习或课题研究

一级学科点负责人;罗战友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浙江新世纪151人才第一层次,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浙江省首届“十佳”青年教师。兼任浙江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浙江科技学院岩土工程研究所所长等职。长期从事软粘土力学、桩基工程、施工环境效应及对策、岩土体边坡评价及设计等方面的研究及工程实践。主持和承担纵向科研项目2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22项。负责和承担基础、基坑、房屋纠偏等横向科研项目及社会技术服务项目60余项。

081401岩土工程(二级学科)

岩土工程方向主要研究沿海及近海软土的力学与工程特性与沿海滩涂地基上围垦及堤坝建造技术。在这两个领域范围内,结合浙江省及其他沿海地区在软土工程方面的理论和实际工程问题开展研究。学位点现有教授(含正高)4名,副教授(含副高)5名,博士7人;硕士生导师4人。

方向负责人:罗战友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浙江新世纪151人才第一层次,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浙江省首届“十佳”青年教师。兼任浙江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浙江科技学院岩土工程研究所所长等职。长期从事软粘土力学、桩基工程、施工环境效应及对策、岩土体边坡评价及设计等方面的研究及工程实践。主持和承担纵向科研项目2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22项。负责和承担基础、基坑、房屋纠偏等横向科研项目及社会技术服务项目60余项。

081402结构工程(二级学科)

结构工程方向主要研究不同结构体系的鲁棒性特征与现役结构的再设计、结构健康监测与加固技术、结构耐久性和新型建筑材料等,结合浙江省及其他地区的重要现役建筑结构体系存在的实际问题开展理论研究与技术应用。学位点现有教授(含正高)4名,副教授(含副高)8名,博士5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3人。

方向负责人:张云莲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20069月毕业于同济大学材料学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2003年入选浙江省高校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2007年入选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培养人员,2008年入选浙江科技学院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011年赴德国奥登堡应用科学大学访学,2012年赴美国马里兰大学访学。从事土木工程材料的教学与科研。主要研究领域:高性能水泥基材料的耐久性、固体废弃物在新型建筑材料中的资源化利用。主持和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厅级项目5项,发表论文30余篇。获教育部普通高等院校优秀教材二等奖1项,浙江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2项。

081403市政工程(二级学科)

市政工程方向主要研究污水/废水处理理论和技术、给水处理理论和技术、市政管网系统优化、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与处置、固废循环利用、土壤生态修复等。城市污水处理以污水处理先进技术和理论为基础开展污废水的治理研究;给水处理针对当前水源水质的特点采用相应的技术处理达到饮用的目的而开展相关的研究工作,重在改善饮用水水质;管网优化采用数值模拟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实现城市管网的优化和检漏,快速修补的研究;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着重于垃圾填埋及垃圾渗滤液的处理的研究;固废循环利用主要研究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及污染防控技术、固体废物处置环境安全保障技术;土壤生态修复主要研究几种土壤污染的几种生态修复方法。学位点现有教授(含正高)3名,副教授(含副高)6名,博士9人;硕士生导师2人。

方向负责人:单胜道教授,博导,现任浙江科技学院副校长、浙江农林大学循环经济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科技部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专家委员会特聘专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废弃物综合利用、环境科学、循环低碳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等。近年来,主持完成国家高技术“863”项目、国家发改委项目、世界银行项目、浙江省科技重大攻关项目、浙江省社科重大招标项目、浙江省自然基金重点项目、浙江省软科学重点项目以及地方委托研究项目60多项。多次应邀为各级发改、科技、农业等政府部门作废弃物综合利用、生态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讲座。积极参与国家循环经济立法和规划编制工作。诸多研究成果被各级政府和相关企业采纳并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20多篇,发明专利近10个,著有《循环经济学》、《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浙江省农村废弃物调查》、《循环经济实施主体与保障体系》、《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等9部专著。获国家林业部梁希奖、浙江省科技进步奖、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奖等省部级奖5项,其中《浙江省农村废弃物调查》获浙江省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081406桥梁与隧道工程(二级学科)

桥梁与隧道工程方向主要研究隧道等地下岩体工程灾害发生机理和控制技术。基于岩体结构力学理论,通过研究层状岩体承载结构的演化过程来阐述围岩变形与失稳的机理,提出层状岩体的锚固机理为组合拱梁理论,取得了多项创新性成果,形成了一定的研究特色。近年应用模型试验、数值模拟等手段,对山岭隧道施工相关问题开展了研究,对不同工况下的山岭隧道施工方案进行了分析优化,并提出了初期支护优化参数。

方向负责人:杨建辉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2005年入选浙江省“151人才”第三层次。现任浙江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是隧道工程灾害发生机理和控制技术研究。先后主持了省部级科研项目3项,参与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2项,横向课题多项。获得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一项,3个项目获市级一等奖和三等奖。发表论文40余篇,8EI收录。出版学术专著1部,参与出版学术专著3部。

081407土木工程建造与管理(二级学科):

本学科是一个新型交叉学科,目前根据我校的学科结构与优势下设建设经济与管理、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房地产经济与管理、统计预测分析与风险管理四个方向,主要研究土木工程建设项目前期决策与评估、工程项目的经济评价和全过程项目管理、房地产开发与管理过程中的问题,服务于铁路、公路交通建设以及房屋建筑等工程。

方向负责人:卢玮教授,女,博士,硕士生导师。20148月到浙江科技学院经管学院工作,2007年获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管理学博士学位,1992年至20147月在武汉纺织大学工作,20076月任工商学院教学副院长,2010年任教务处副处长。2006年到20147月连任二届武汉市武昌区人大代表,中国高等院校市场学研究会理事,湖北省市场营销协会理事。主要从事企业管理、营销管理、企业战略与风险控制、高等教育管理等方面的研究与应用。主持省部级项目4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专著1本,主编教材3本。

 

学院地址:杭州市西湖区留和路318           邮政编码310023

学院研究生招生咨询电话0571--85070519       联 系 人:周老师

   址:http://jgxy.zust.edu.cn


提示:您的Flash Player版本过低,请进行网页播放器升级!